加皇资本:这10大科技股可长期持有

网上有关“加皇资本:这10大科技股可长期持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加皇资本:这10大科技股可长期持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网上有关“加皇资本:这10大科技股可长期持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加皇资本:这10大科技股可长期持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最近一年以来,曾经在牛市当中风光无限的 科技 板块表现颇为挣扎,即便Alphabet(GOOG.US,GOOGL.US)和Facebook(FB.US)这样的超级巨头也难如人意。

然而,如果抛开眼前的是是非非,真正着眼于长期,投资者就会看到一幅迥然不同的画面。比如,将2025年视作当前投资的目标时间,这些大 科技 公司的股票,其吸引力就会实实在在的凸显出来——尤其是在当前的价位之上。

那么,哪些 科技 股票会值得投资者一直持有七年呢?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RBC Capital)恰恰就构筑了这样一个“想象2025”投资组合,选择出了他们相信将成为长期赢家的 科技 股票。该公司在研究报告当中写道:“我们相信,下面这些企业是处于最佳的位置,在直至2025年的七年当中将获得超越平均水准的表现。”

Alphabet(GOOG.US,GOOGL.US)

诚然,强大如Alphabet也不能对市场的动荡免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再是一只值得你第一时间考虑买进的股票。

归根结底,根据TipRanks的数据,这依然是绝大多数分析师都给出了“强力买进”评级的王牌股票,分析师们为其确定的平均目标价格是1346美元。

加皇资本写道:“亚马逊和Alphabet看上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尤其巨大,同时他们还都有大数据处理能力和强大的计算力基础设施,这就决定了他们将成为人工智能和机器语言发展潮流的最大受益者。”

谷歌母公司还有一个额外的强势所在,这就是他们的自动驾驶 汽车 子公司Waymo。Alphabet不久前披露,Waymo不久前刚刚达到了自动驾驶测试里程1000万英里的里程碑。

加皇资本指出:“在自动驾驶 汽车 创新领域,Alphabet尤其居于领先地位,这当然要归功于他们对Waymo自动驾驶技术的大力度投资。”

他们强调,Alphabet的利好之处就在于,自动驾驶正是人工智能未来将大展拳脚的重要领域之一。

英伟达(NVDA.US)

英伟达正在不断推动 科技 的边界向前拓展,而他们的努力在未来的年头里肯定会不断收获回报。

近几个月以来,英伟达股票表现欠佳,但是长期而言,他们依然是具有足够的资格要求在投资者最值得买进持有的股票清单上占据一席之地的。

比如,Jefferies分析师里帕西斯(Mark Lipacis)就表示,虽然在1月财季当中受挫,但是英伟达依然是人工智能、 游戏 和自动驾驶技术等诸多长期主题当中的“领先玩家”,他建议投资者抓住机会买进。

“尽管没有人能够担保英伟达一定能够成为人工智能赛跑当中的赢家,但是我们相信,该公司确实居于行业领先地位,而且主要拜Cuda软件的价值所赐,还将持续获得强大的推动。”加皇资本估计,现在有超过100万工程师都在Cuda的帮助下工作,后者正是“整个生态系统之下的关键基础”。

亚马逊(AMZN.US)

对于亚马逊出现在这个名单上,恐怕没有投资者会感到吃惊。电子商务巨头持续着眼未来,创新不止,而且为了获取新技术和进入新市场,在并购战线上也持续表现活跃。

不过,并非所有投资者都注意到了亚马逊的一个有趣的优势,这就是他们在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加皇资本写道:“亚马逊在机器人创新方面尤其居于领先地位,这当然与他们对Kiva物流机器人的持续投入有很大关系。”

他们现在已经在使用的Kiva机器人,数量已经达到了10万量级,堪称是一支机器人大军了。不难想象,真的到了2025年,亚马逊庞大的物流力量当中,机器人肯定还会占据更大的比重。

加皇资本指出,这当然就意味着亚马逊的运营效率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的评级情况可谓是笑傲华尔街。该股的平均分析师目标价格为2215美元。

Rapid7(RPD.US)

如果投资者是着眼于长期来购股,同时还希望当下的股价低廉,那么Rapid7就是不二之选。该公司利用自己独特的基于数据和分析的方法来提供网络安全服务。

在加皇资本看来,该股可谓是网络安全领域最具吸引力的候选之一,他们不久前对Komand的收购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其魅力。2017年,该公司吃下Komand,来进一步强化其安全能力和自动化服务水平。

公司首席执行官托马斯(Corey Thomas)评论道:“对于设计良好的安全服务和IT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极为迫切,资源是稀缺的,环境又日益复杂,各种威胁与日俱增。”

“安全和IT解决方案必须沿着文本驱动的自动化方向不断发展,让网络安全和IT专业认识能够将精力集中在更有战略意义的方面。”

加皇分析师海德伯格(Matthew Hedberg)尤其看好该股:“他们的成功让人持续领教了其平台方式的强大力量,在安全和IT解决方案融为一体的服务推动下,交叉销售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Splunk(SPLK.US)

加皇资本写道:“在软件领域内,我们看好Splunk,这很可能是大数据领域的未来赢家。”

Splunk所做的,本质上就是将机器数据转化为答案。他们生产的软件通过网络式的互动界面来搜索、监控和分析机器产生出来的大数据。

这些答案当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公司自己的机器学习系统。Splunk的Machine Learning Toolkit平台可以创造和测试各种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灵活模型。

加皇资本表示:“Splunk创造的模型,关键价值之一就在于,用户可以将其顺畅适用于实时机器数据。”

必须指出的是,该股绝非加皇资本一家的宠儿。它的华尔街平均评级是“强力买进”,平均目标价格是155美元。

PayPal(PYPL.US)

在金融 科技 领域,最受分析师们青睐的股票之一就是整体评级“适度买进”的贝宝,该股的平均目标价格为1117美元。

首先,贝宝的规模引人注目。其次,该股享有一种 科技 股票当中堪称独特的双向性,同时面向消费者和商家,这就意味着该公司可以完整控制整个用户体验。

加皇资本认为:“贝宝独特的资产使得该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向着数字商务转化的长期性全球趋势。”

“现在,全世界还有大约20亿人缺乏金融服务,我们相信,贝宝资产平台的持续成长将为这些人打开一扇大门。”

和他们观点类似,Oppenheimer分析师格林(Glenn Greene)也指出了贝宝具备“独一无二”的竞争地位。他甚至更加乐观,认为该公司近期与一系列关键玩家达成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确保其在未来几年持续实现15%以上的营收增长,以及20%以上的每股盈利增长。

苹果(AAPL.US)

加皇资本相信,苹果股价未来还有很长的上涨道路要走。

“我们相信,苹果将成为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相关趋势发展的重大受益者,这些对他们的服务业务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他们指出,最新的iPhone已经配备了识别能力,可以进行预测,以及通过经验进行学习。

更为有趣的是,到2025年,这个世界就将迎来真正的“iPhone世代”——苹果的智能手机问世到2025年,正好是18年。

这些人是在iOS系统设备环绕当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苹果可以得到他们所使用的所有app的数据,掌握他们的每一次出行,每一次阅读,每一次购物,以及他们的学历, 健康 情况,以及家庭背景等等。

然后,人工智能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大做文章。“人工智能将真正成为大家亲密的个人助手。一个高度定制化的中立网络具有极为强大的力量,使得所有的服务都变得极为出色,同时成为各种新服务的高效向导。”

Synopsys(SNPS.US)

这是芯片板块当中最值得买进的股票之一,几乎注定是未来 科技 发展潮流当中的赢家。加皇资本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芯片,而Synopsys本质上正是AI芯片和其他多种芯片的“军火商”。

“通过帮助其他玩家设计复杂的芯片,Synopsys在AI设计方面获得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加皇资本写道,最美妙的地方在于,无论会有多少新玩家涌现出来,他们都离不开Synopsys。

“伴随新的和现有的企业持续推进技术进步,Synopsys也将持续帮助这些公司设计各种芯片,不管是GPU、CPU、FPGA、Digital Chip、Analog芯片,或者其他什么。”

现在,该股也受到华尔街的广泛看好,平均评级“强力买进”,平均目标价格109美元。

美光(MU.US)

在次级芯片领域,美光是最值得考虑的候选之一。所有指向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意味着将有大量的数据被创造出来,而美光的DRAM/NAND存储产品组合正完美适合这一发展方向。

加皇资本指出:“人工智能,以及虚拟/增强现实创造出的数据规模将难以想象,自动驾驶也会对记忆和存储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NAND还是DRAM方面,需求都将极为旺盛,而这正是美光巨大的长期利好。”

那么,怎样的入场点才合适呢?对此,德银分析师何(Sidney Ho)的回答是,该股当前的价格就堪称低廉。他刚刚重申了自己做出的买进评级和给予的60美元目标价。

科技 板块分析师们给予该股的平均评级是“适度买进”,目标价格54美元。

微软(MSFT.US)

任何一份当下的 科技 股荐股清单,都没有理由落下微软。

加皇资本在解释将该股纳入自家的2025投资组合的理由时表示,微软“在规模超级巨大的混合云平台上拥有领先地位,在人工智能、物联网、 游戏 和其他服务方面也都取得了巨大进展”。

和谷歌母公司或者亚马逊一样,微软也将从强大计算力、大数据集,以及旗下全球顶尖的数据科学家三点当中获益匪浅。

加皇资本将微软确定为公共云领域头号人工智能公司,他们迅速成长的Azure云平台也配得上这样的荣誉。

“我们相信,在公共云领域,微软的能力是令人羡慕的,因为他们的客户还可以同时使用微软强大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能力,而这是亚马逊的AWS和谷歌的GCP自身难以匹敌的。”

在追踪微软的21位分析师当中,有20位都给出了“强力买进”的评级。平均目标价格142美元,意味着还有17%的上涨空间。

美股元宇宙是哪个?

由于一级市场的投资有很多保密义务,我想主要用我个人的股票投资来做例子。首先看一下我的股票投资业绩图。下图中红色线的是“净利润”,蓝色线是我的本金的变化,另外我还加了一个绿色的“标普500指数线” 用做业绩比较基准。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净利润刚刚接近本金的时候,就遭遇超过1倍本金的“巨额赎回”,之后又连续遭遇两次“巨额赎回”,最多时超过3倍本金。在这样的恶劣情况之下,我的净利润还是达到了初始本金的4倍。

为避操纵数据之嫌,再啰嗦几句:1)这是我唯一一个活跃的股票账户,2)我没有依靠任何内幕消息,3)完全是我独立决策,没有别人帮助,4)不是“蒙中”一两只小盘股票,而是比较平均地持有4-5只大盘股,5)时间跨度上基本上覆盖了我的炒股历史,盈透证券的历史报表最早只能提供到2012年的,之前微亏20%。

我怎么做的呢?我的投资股票的基本逻辑,和我做风险投资的几乎是一样的:找到估值比较合理的好公司长期持有,这些公司所在市场机会潜力巨大、可持续构建壁垒、有优秀的管理团队。

你可能想说,这不是废话吗,所有人都知道啊,还是因为运气吧。说老实话,确实有很多运气因素,但是把一个现象归于“运气”然后就停止思考不是一个好的思维习惯,正确的姿势是“假设有必然因素并仔细观察”。

于是,我换了一个思路。我想,如果把大盘的增长和分红不计算在内,股市其实是一个“零和游戏”,有些人盈利,就一定有人亏损。既然我没有什么秘诀,那么会不会是别人的决策出了问题呢?

想到这里我就研究了一下我的“交易对手”。他们都是谁呢?大致就三类:

1)散户(占美国股市1/4的市值)

2)被动管理基金(各种指数基金,占1/2的市值)

3)主动管理基金(占1/4的市值)

这里面被动管理的基金基本都是“跟风者”,散户不但跟风而且资金量太分散。我真正的交易对手,给股票定价的,是主动投资的机构投资人,也就是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

在观察了“交易对手”以后,我找到几个击败他们的“必然性因素”。接下来我分别讲讲我对这几个因素的观察,以及通过自己的错误获得的教训。我讲的许多概念,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面有描述和论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一看,读过的应该理解我讲的“人类本能”其实就是丹尼尔·卡尼曼说的“系统一”,我讲的“用力思考”的意思就是要调动“系统二”。

一. 世界已发生变化,寻找和理解下一代的“优秀”公司,需要不同的技能

“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有代表性的是巴菲特。他在本世纪初那一场高科技泡沫中坚持没有投资高科技公司,因为“不投资看不懂的公司”,为他避免了很多损失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其实他的最新的投资组合里面有两家“很老”的科技公司——IBM和AT&T,只不过他在这两家公司上亏损了15% 。当然这不影响巴菲特作为顶级投资人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他在50年前投的American Express,30年前投的可口可乐、富国银行、吉列(宝洁),到现在仍是极其优秀的公司。

但是,过去20年间出现了另外一些非常优秀的高科技公司。现在全球市值前3名的公司是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和亚马逊也都进入了前10名,这几家占前10名总市值的55.2%。也许你要说市值里面有泡沫,但是你仔细看会发现他们占前十名总利润的比例更高,达到56.2%,这显然已经不是泡沫了。

高科技泡沫和之后的萧条,让基金经理们发现了“需求并不刚性”、“技术壁垒不是长期壁垒”。然后他们就停止了思考。但是事实是,互联网对人类行为的改变只是来得比预计的缓慢一些,而且这些高科技公司也早就在技术壁垒之上又构建了一层又一层新的壁垒,例如微软的生态系统,Facebook的网络效应,Google的用户数据和安卓生态,等等。而要理解这些新的壁垒,需要先深刻理解用户在网络世界的需求和行为,需要一些新的、“基金经理们”并不具备的技能。

所以,我有个大胆猜想:大基金的基金经理们掌握市场上的主流的资金,但是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并不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

基金经理们现在是怎么了解行业和公司呢?观察一下他们的日常行为,你会发现他们非常依赖一个“信息生态链”,这个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调研和预测机构、公司财务部门、卖方分析师、买方机构分析师。基本的流程是:

1)公司财务部门发布财务数据,并引用市场调研和预测机构的“行业数据”和“行业预测”,给出自己业绩预测;

2)卖方机构分析师根据各种公开信息制作“投资研究报告”,制作财务模型,给出“指导价”;

3)买方机构分析师制作内部使用的“投资研究报告”,提出投资建议;

4)基金经理做出投资决策。

然而,在后网络时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路径、用户消费决策方式、信息基础设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导致了解许多行业和公司的“最佳方法”,发生了改变。

举个例子。2013年5月,Consumer Reports发布Tesla的“完美车评”报告的第二天,我决定研究一下这个公司,于是做了两件事情。首先,我去Tesla在门洛帕克的展厅试了一下Model S这个车(那时恰好在美国出差),然后,我又花了几个小时,到网上把Tesla的各种车评、Youtube上的个人车主的提车报告、Twitter上的评价,统统看了一遍。

看完了以后我下了两个结论:第一,Model S是个好车,不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供不应求,而且有机会成为一款美国的“主流车型”,第二,和这件事情的天花板相比,Tesla当时的市值还很低,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股价主要取决于社会对这个公司的关注度,以我对媒体和信息传播的理解,我认为“热度”才刚刚开始,还在“发酵期”。

于是我立即就买入了它的股票(80美元左右),结果它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涨了近三倍。(这只股票其实是“中短线”,并不是我的主要投资逻辑,我后来在210美元左右的时候清仓了Tesla,主要原因是觉得“社会关注度”已经到达顶峰,而自己对制造业、电池行业还不够了解,没有长期持有的决心。)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一个散户不可能这样去了解一家公司的产品和用户反馈,也没有手段去估算整个社会对一家公司的关注度的变化。但是现在不但可以,而且可以比大型基金的分析师做得更好、更快。我这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实际上,对于不同的公司,我是用很不一样的方法去了解的。而且我有一个原则,就是除非我觉得我对一家公司的理解超过大部分“大型基金的分析师”,我不会碰这只股票。

另外,对行业的理解,基金经理们也并没有优势。我常常和同事们说,我们风险投资家是“身在世界创新之巅”。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就是我们自己绝大部分时间在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观察技术创新和消费者、企业的行为的变化来寻找结构性变革的机会。

第二层,就是我们周围围绕着一大群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奋的人,而且无时不刻不在寻找“颠覆性的机会”,包括大公司的漏洞。他们不但在观察世界的变化,而且还会做出各种创新的产品,投放到市场去测试用户,然后把观察到的用户行为和各种数据反馈给作为风险投资家的我们。这些信息的质量是极高的,给了我们一个窥探未来的窗口,也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现实世界。

读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想说,那岂非你们做风险投资的炒股票都能挣很多钱?我本来也这么觉得,不过我和许多同行朋友聊,发现他们并没有很高的回报(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故意谦虚低调)。我的理解是,我们获得的信息虽然质量极高,但是投资股票还有很多别的坑,大部分人躲不过去。什么坑呢?我们继续聊下一个“必然性因素”。

二. 人类的本能不擅长在做决策时抵抗情绪的干扰

Facebook上市的时候是38美金左右一股,很多做风险投资的朋友都买了它的股票。不过它第二天就跌破了发行价,接下来一路狂跌,最低跌到过17.7美金。见下图:

请大家花几秒钟想象一下,在上市时买它股票的人的心情。这只股票在底部呆了一段时间后,反弹了,又跌回去,然后又反弹,然后盘整。我很多朋友都在股票回到成本价的时候,感觉“终于解套了”,松了一口气,然后把股票卖掉了。

Facebook在接下来三年多的股价是这样的:

为什么他们会“松了一口气”然后卖掉呢?核心原因就是他们受到了一种“非理性的情绪”的影响—— “被套了”,有点郁闷,期盼着赶紧“解套”。但公司的长期股价走势是取决于业务基本面的,和这种情绪没有逻辑关系。

我在Facebook上市38美元的时候也买了一点,之后价格跌了又继续买,在跌到19美元的时候重仓买入,之后历经许多起伏都没有卖,一直到我担心WhatsApp对它的威胁才卖掉,在它并购了WhatsApp之后我又把它买回来了。我的逻辑见知乎贴"facebook社交网站会受到诸如微信等新的社交工具的影响吗?"。

股价的波动也会影响我的情绪,但是我的投资决策是依据自己的独立观察和对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判断,每当股票价格波动或者我有交易的冲动的时候,我都会去看看有没有新的我没有掌握的信息,重新审视一下它的基本面(例如用户增长、黏性、变现潜力),如果我的判断没有改变,而股价仅仅是因为市场情绪的波动而下跌,我反而会有“暗自庆幸”的喜悦,继续买入。

另外一个情绪影响决策的典型例子是“占便宜思维”。有个著名的天使投资人让我推荐股票,我说“好未来”不错,我从23块开始一直在买进。他说对啊我也特别喜欢这家公司。然后他把这家公司深刻而准确地分析了一下。我问他,那你买了吗,他说没有,主要是市场一直不给他机会,这只股票一直在涨,从来没有调整过。这种“占便宜”的心态,让他不理性地去等待一个价格调整,结果反而错失机会。

我有一个“基本世界观”,就是“纯理性的判断”是最高效的,只要“情绪”参与了决策,决策的效率就会降低。然而大量例子证明,人类的本能不擅长在做决策时抵抗情绪的干扰。不但如此,它还常常“偷懒”,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它怎么“偷懒”。

三. 理解真实世界需要“用力思考”,而人类的本能总是倾向于“偷懒”

先分享一个我犯过的错误。朋友推荐过一只股票给我,QIWI。这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俄罗斯公司,是“俄罗斯的支付宝”。我去找了一些投行的研究报告,发现它无论是交易金额,市占率,活跃用户数都遥遥领先竞争对手并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大。而且它还有17万个线下终端(相当于ATM和“村淘”的电商代下单终端),壁垒很高。当时的公司股价22美金,市值大约是10亿美金,而且市盈率只有10倍多。我觉得它被严重低估,于是买入了。买入之后3、4个月就涨了近50%,于是我心中暗喜,又抓到一只“十倍股”。

没过多久,QIWI就开始跌了。我很奇怪,于是研究了一下,发现是因为石油和俄罗斯卢布对美元的汇率大幅下跌。我想,两个货币的汇率短期取决于消息导致的供需变化,长期取决于购买力平价,而购买力平价的变化是很缓慢很痛苦的,所以俄罗斯卢布肯定会回升。于是我继续买入。之后俄罗斯卢布果然回升了,我又心下暗喜。可是没过多久,股价又跌了,而且这一次跌个不停。我再去找各种报告,也没找到原因,于是继续持有,又过了很久,我才发现除了俄罗斯卢布的汇率还有两个别的问题1)俄罗斯出了个新政策,导致QIWI的17万个线下终端有一部分会被迫关闭,直接影响交易量;2)俄罗斯的年轻人中用QIWI的比例在降低,更多人开始用银行卡直接支付。

看到这两个新信息之后,我就斩仓了。不但全部利润回吐,而且还亏了1/3。这个公司可能其实还是一个很优秀的公司,但是我真的不足够了解,而且我也没有时间去了解。说实话,这两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我其实并不知道。回头来看,除了一些人口、电商渗透率等统计数字,我对俄罗斯几乎一无所知。为什么我在买入和持有期间,觉得自己很懂这个公司呢?是什么东西给了我这种虚幻的安全感呢?

简单地总结,就是“偷懒”是人的本能,而我的本能把我给骗了。在这里,我总结几个本能“偷懒”的例子。

1. 人的本能总是喜欢偷懒地依赖间接的信息,而不擅长独立观察、独立思考。

形式会给人虚幻的安全感。我找到的投行的报告用了大量的绘制精美的图,数据很丰富,分析很详实,很“平衡”地指出了许多风险点,而且很“厚”。这些形式上的完美,让直接相信了它的结论,也让我更加自信,而忘了我做投资决策的重要原则:我应当有信心比基金经理们更了解一家公司,否则就不要碰它。这个报告的结论本身是一个间接的信息,而它的“形式”也是一个间接的信息。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被灌输各种规则和知识,这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因为“直接学习经验”比“自己总结经验”要高效太多。然而,这种便利也让我们习惯于依赖间接的信息来了解世界。比如,我们会根据一个人的穿着、声音、相貌来判断他是否值得信赖,会根据一个公司(银行)的办公室的地段和装修来决定是否和它合作,也会因为满城人没戴口罩在外面走来走去觉得“雾霾也没什么大不了”。同样原因,我们会常常简单地相信 “那么多人都这么想,那总错不了”或者“这么多年了都是这么做的,那总错不了”。

我在这篇文章之初,提了几个“投资大师”的名字,目的就是让读者觉得“这些人很牛,所以这个作者应该也很牛,所以他说的东西应该也很有道理”。这种提供“间接信息”的策略通常很有效(你就承认了吧),但是其实没有逻辑的必然性,这些大师很牛不代表我牛,更加不能代表我说的有道理。

2. 一切的沟通都是低效的沟通,人的本能会高估语言文字的信息传递效率。

我后来发现,QIWI的2013年的年报的“风险揭示”部分,白纸黑字地写了这两个风险点(参见[i]和[ii]),但是我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完全没有看到。不是我没看它的年报,而是我根本不可能注意到这些信息,即使我看到了这些文字,也不会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因为所有的招股说明书和公司年报里面都有类似的关于监管风险和用户行为变化风险的提示。

事实上,人类语言的信息传递效率是非常低的。一个人在把事实转换成语言的时候,就丢失了很多信息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另一个人在把语言转换成事实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同时也会遗漏很多信息。问题在于,我们对此总是过于乐观。而且,现代社会治理、公司管理中的很多制度和规则,也是基于“语言能完美传递信息”的假设来设计的。

3. 人们决策所依赖的,是大脑中的一个“真实世界的投影”,这个“投影”其实大部分都是凭空想象,但是人的本能无法分辨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想象。

我在中国、美国、欧洲和新加坡都生活过,但是从来没有在俄罗斯生活过。我在做研究的时候,看到很多类似人口、互联网、电商相关的数字,脑子里实际上在同步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往里“补充”,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俄罗斯的模型”,而这些经验大量地来自于我对于其他地方的消费者和企业的观察。我其实无法分辨这个“俄罗斯的模型”中哪些来自我的想象。(顺便说一句,人的记忆其实也是这样,你无法分辨哪些是真的记忆,哪些是大脑根据别的记忆拼凑出来的东西。)

4. 人类的本能会偏向过于自信。

在QIWI这个例子上,股价上升的时候我觉得是因为我判断准确,股价下跌的时候,我就去寻找股票被市场误判的证据。我的这种心态,导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选择性地忽略了俄罗斯卢布的汇率波动对这只股票的影响,更没有想到要去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复盘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买入之后的第一次股价上涨也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卢布汇率的驱动。

许多研究证明,人常常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事实,选择性地忽略和自己愿望不一致的事实。然而,人总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但很难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人类的本能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别的“偷懒”的方式,例如它常常被“锚定效应”影响,它不喜欢用统计学的方式思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在《思考·快与慢》里面有深入的阐述。想克服本能偷懒的毛病,就要养成“用力思考”的习惯,用一双“怀疑一切”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和错误,并时刻警惕自己在决策时被情绪和无关动机影响。

有些读者看到这里,可能觉得胆战心惊,人类本能有这么多缺陷,那我还是把钱交给基金经理来管理吧,他们好歹是一个机构,一群人做决定,总比一个人做决定要更客观、更理性吧。然而,这可能是个误解。接下来我们聊一聊“集体决策”的话题。

四. 集体决策倾向于依靠人类本能,人类本能倾向于依靠集体决策

我发现,在需要“用力思考”的情况下,一群人来做决定更加难以做到客观、理性,人越多越难。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做个思维小游戏(纯属虚构)。请你想象一个场景,有一个五口之家决定要买一套房子。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在总价差不多的两套房子之间犹豫不决:A——交通方便,但面积较小,单价较贵,而且小区有点旧;B——楼盘比较新,面积比较大,单价便宜,但在远郊交通不方便,周边配套也不太成熟。

爸爸是个理性派,考虑因素是交通便利、性价比和升值潜力,选A。妈妈是个感性派,主要考虑楼盘档次、舒适度,喜欢B。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于是妈妈提议全家讨论一下。外婆一看价格,说A的单价那么贵,还是选B吧。外公不太关心这事情,说随便你们吧,但是妈妈说不行,必须选一个,于是外公说,那我就选A吧,离我打麻将的伙计们比较近。又是平局,气氛紧张了。于是爸爸问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宝贝,说,上次我们全家去看了两套房子,我们搬到第一套(A)去好不好?小宝贝说,不要啊我不要搬家。爸爸说,不行哦,我们现在的房子住不下了必须得搬家,你选A还是选B呢?小宝贝眨了眨眼说,B。

三比二,最后买了B。搬进去以后,外婆就后悔了,每天早高峰的时候要陪着外孙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去上学,然后坐车回来,下午还要去接,每天两个来回要花四五个小时。小宝贝也觉得很痛苦,于是吵着着要搬回去。爸爸就说,这可是当时你选的,你当时为啥要选B呢。小宝贝大哭,说,那天来看房子的时候楼下有一只狗狗很可爱,可是搬过来以后,就再也没见到它了!

一群人做投资的决定,和这个场景其实非常像。我来总结几个特征:

支持或者反对的“人数”、亮点或风险点的“数量”,常常起到决定性因素,但是往往影响结果的一两个关键因素的权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而集体讨论的时候,大部分人无法按照这个思维模式来思考。

“用力思考”需要花时间,一群人讨论的时候“停顿”是很失礼的,只能依靠直觉快速而肤浅地思考。而且很多人只有自己独处的时候才能正常思考,面前有一个人,就开始有点紧张,有两个或更多人,尤其是里面有职位比自己高的,就完全无法正常思考了。还有些人在开“电话会议”的时候思考能力会下降。麻烦的是,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来。这种人在人群中比例多大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就算一个(工作十几年了,现在好一点)。在很多集体讨论、电话会议中,我觉得自己没有想明白,就会保持沉默,有时候还会因此遭到误解。

鼓励“contribute”,是一种被普遍认同的文化,但其实有很大的副作用,因为术业有专攻,对任何一个行业和一个公司有深入观察的总是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是一知半解,但是他们要么并不认为自己不懂,或者即使不懂也装懂。但是,他们的意见的权重是一样的。

“什么样才是好公司”,“股价现在是贵还是便宜”,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大家表态的“基准”并不一样,综合的结论其实没有意义。

很多看上去像事实的观察,例如“产品很受欢迎”,“管理团队很优秀”,其实都没有统一标准。一个人发言说的观察和论点,其他人听到耳朵里面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和稀泥的中立派”总是听上去更加客观、更加正确。

大多数人其实是跟风的。

直接反对,是伤面子的。

总之,集体决策倾向于依靠人类本能,而人类本能喜欢“偷懒”。

有的朋友可能想说,不对啊,市场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并不是“投票”来决定股票买卖的,就是基金经理决定的。

确实是,但是每个人都在一个“力场”中身不由己,每一个“力场”其实都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集体决策。我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反身性力场”。股市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投票机器”。只要大多数人(资金)相信一件事(比如涨或者跌),这件事情就会发生。所以每一个参与者,都在一边观察和预测其他参与者的行为,一边影响其他参与者(用“买”和“卖”来投票)。这种思维方式在短期非常合理,但是长期来看是完全不理性的,一个公司的长期价值取决于行业特性和公司自身的业务发展,和人们相不相信它的股票会涨是基本没有关系的。人很难完全逃脱这个“力场”的束缚,我也做不到。

“投资人手铐力场”。有一次我和一个管理了30亿美金的基金经理聊天。他说,我真羡慕你们做风险投资的,可以有这么长期的资金。你别看我管了30多亿美金,但是只要一个季度业绩不好,就有投资人开始撤退,有些老客户合作了十几年了,我帮他们赚了好几倍,但他们撤退起来毫不含糊。有些同行好的时候一片风光,不行的时候瞬间就完蛋。所以我50多岁了还要如履薄冰,天天盯着这些公司下一个季度的财报,一有风吹草动就得赶紧跑路,即使我知道一个公司长期的前景很好,也不敢长期持有。

“职业经理人力场”。很多基金经理看上去是手握重权,但是其实他们也有老板,可能还不止一个,比如类似“首席投资官”、“首席风控官”之类的。基金越大,各种“官”就会越多,谁都得罪不起。基金经理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潜意识中需要考虑很多和投资回报本身不相关的东西。

“胜利者的坟墓力场”。一个基金做得不好则已,如果做得好,必然会越来越大,资金规模大了,就需要投资更多的公司,需要招聘更多的“小基金经理”和分析师来研究这些公司,大基金经理就只能靠“投资研究报告”来了解这个世界,但是他又不敢相信这些“投资研究报告”,就变得很焦虑(自己未必能发现)。怎么解决焦虑呢?多问几个人的意见吧,最好大家集体讨论一下。

“文化和人性力场”。其实我们从出生开始已经处于这种力场之中了。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表达自我的欲望是人的本性。你今天看了我这篇文章觉得我讲得有点道理,也同意“集体决策”不能完全理性,但是过两天你们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里如果有人说“以后你们大家所有人都要听我的”,你还是会投票把他赶下台。如果在一个落后的部落,说不定这个人会被打死。在一个基金里面也是一样,一旦一个基金形成了“集体决策”文化(甚至制度),就再也改不回来了。

读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心都凉了:似乎人类没救了啊,一个人决策效率不高,因为很难抵抗情绪干扰而且本能会倾向于“偷懒”,然后一群人决策效率也不高,因为群体决策倾向于依靠本能,而本能又倾向于依靠集体决策。这怎么办啊,你们蓝湖资本是怎么弄的呢?谁实话,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一方面我们限制了投资团队的人数(目前只有6个,以后也会在个位数),以降低沟通成本,另一方面我们也会进行大量的线下一对一的沟通。我统计过,我们投的十六七个项目里面只有一个是在集体开周会的时候做的决策,其他都是“offline”决策的。

按照惯例,最后还是给创业者们一些建议:

保持自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常常“用力思考”而不简单地依赖于经验和直觉,让“对抗本能”成为你的本能

不要轻易相信各种内部和外部的“报告”,利用数据和亲身体验来了解你的客户、员工

设计组织机构的时候,要避免“群体决策”,避免关键岗位的决策受到无关动机的影响

相信年轻人,重用有良好思维习惯的年轻人

元宇宙十大龙头股

美股meta是什么公司

美股meta是由Facebook公司从社交媒体转型为“元宇宙”公司。

日前,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FacebookConnect大会上宣布,Facebook将更名为“Meta”,来源于“元宇宙”(Metaverse),来描述新公司在虚拟世界中工作和娱乐的愿景。也就是说,Meta由美国媒体平台Facebook部分品牌更名而来。

Facebook还表示,计划于12月1日开始以股票代码“MVRS”进行交易。Facebook的同名服务降级为该公司的子公司之一,与Instagram和WhatsApp并列,而不是总体品牌。这意味着,Facebook公司从社交媒体转型为“元宇宙”公司。

Meta平台成为一个全新的、功能更多元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形式,部分媒体将这一模式翻译为“元宇宙”(Metaverse),即借助VR和AR技术及设备,吸引用户在这个3D的虚拟世界中,建立一种类似于现实生活一样可以进行人际互动,能满足工作、交流和娱乐的空间。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共享的基础设施、标准及协议的支撑下,由众多工具、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最终成形。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在这里,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现在看来,描述的还是超前的未来世界。关于“元宇宙”,比较认可的思想源头是美国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弗诺·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说《真名实姓》中,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

2021年12月,入选《柯林斯词典》2021年度热词;12月6日,入选“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12月8日,入选《咬文嚼字》“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30]2022年1月,智库公布2021年度十大热词,入选。

meta为什么叫元宇宙

因为Meta是全球最出名的元宇宙公司,所以有人用Meta代指元宇宙。

2021年10月29日,互联网巨头Facebook正式更名为Meta,宣布全面进军元宇宙,创始人扎克伯格描绘了一个沉浸式的互联网,让人置身于社交、工作、运动、学习、游戏的虚拟世界。扎克伯格相信元宇宙是移动互联网的接替者,建造数字世界之间运转的元宇宙网络。

随着Facebook改名Meta,全力押注元宇宙以后,一度火爆的元宇宙概念目前热度已然暂时消退,就连Meta自个的股价自年初以来也经历了断崖式下跌,还能不能和苹果微软等公司一同位列美股科技股第一集团都一度令人怀疑。但扎克伯格依然在努力为我们描绘元宇宙的蓝图。

元宇宙起源

“元宇宙”这个词源于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书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这个虚拟空间名为“metaverse”,即元宇宙。

美股元宇宙实时行情

截止2021年12月9日,美股元宇宙股票价格最高:1252.88,今开:1229.06,成交量:3061.12万手,换手:4.30%,最低:1228.63,昨收:1228.80,成交额:423.98亿,量比:1.20,52周最高:1330.35

上涨:49,振幅:0.02%,平盘:4,52周最低:867.07,下跌:25,总市值:1.38万亿,流通值:1.13万亿,货币单位:CNY。

一、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它整合了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二、股票投资注意事项

1、股票价格。购买股票时要观察的第一件事是每只股票的价格。这不仅决定了自己是否负担得起该股票投资,还决定了购买每种证券的数量。如果自己是通过经纪人购买股票,则平均每购买一股股票就需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如果自己认为股价可能会下跌,则可以与经纪人订立限价单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2、收益。即使自己负担得起某只股票,也不意味着该证券值得购买。因为如果自己认为该企业将来会获得高利润,则100元的股票可能会显得便宜。相反,如果每股2元的股票是来自预期收入的,那么预期影响变化就会受到影响到公司,那么成本就可能太高。当自己购买股票时,是希望分享公司所赚取的利润。股票的表现与这些收益以及公司是否产生所期望的利润有关。

3、股利。当自己购买股票时应该先查找这些公司是否有向投资者支付股息的历史。这是公司在有足够现金储备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向股东支付现金。即使股票下跌一段时间,股息也可以为自己提供一定的收益。并且需要注意公司是否有提高股息金额的历史。

4、股票风险。如果自己要购买大量股票,应该要俩接公司交易所在行业的市场风险。例如,当股票市场红火并且经济发展时,所有股票可能看起来都在赚钱。当经济发生变化时,消费者延迟消费,或者技术公司的产品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公司就可能会面临收入损失的风险,这会导致该公司股价下跌。所以在大量购买某只股票时需要了解该股票的潜在风险。

5、股票走势。自己可以通过在金融网站上输入股票相关的股票代码了解股票的当前价格,还可以观察其过去52周的最高和最低点。

美股元宇宙股票涨了多少

美股元宇宙概念股罗布乐思公司(RBLX)上市以来市值涨到509亿美元,合折人民币3300亿。

一、巨头早已涌入,元宇宙刚刚拉起序幕。

其实早在Roblox上市前,在Roblox的投资人列表中就可以看到腾讯的影子。Roblox的官方新闻稿中写有“Roblox将与腾讯携手,助力下一代中国创作者释放创意和想象潜能”。

在元宇宙的布局上,腾讯算是国内的领头羊。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腾讯已持续投资Roblox、WaveVR、AvakinLife元宇宙概念相关的公司和产品。

2020年年底,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曾在年度特刊《三观》中写道:“现在,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无论是从虚到实,还是由实入虚,都在致力于帮助用户实现更真实的体验。”

二、游戏板块受益最直观。

尊嘉金融港美股分析师称,元宇宙概念的出现,也带动了一些股票的快速拉涨。

比如VR、AR相关。但是受益最明显的就要数游戏板块了。

汤姆猫(300459.SZ)因公司改名叠加元宇宙概念股价大幅上涨。

2021年上半年,汤姆猫的主要收入是依靠《会说话的汤姆猫》这一IP获得流量,以取得广告收入。在回复交易所的关注函中,汤姆猫方也表示,元宇宙是一个非常宏大而遥远的愿景,公司当前的游戏产品与理论上的元宇宙存在很大差距。”但这依然难挡其股价上涨,9月13日依旧上涨17.45%。

业内人士表示,游戏板块此前受政策影响大幅下跌,现在防沉迷新规落地,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消除,这或许是网络游戏板块再加上虚拟现实、云计算、区块链等组成的元宇宙概念被市场追捧的原因所在。

尊嘉金融港美股分析师也表示,通过对用户港股美股交易数据的分析,发现近半个月AR、VR、以及相关游戏股票的交易量有大幅度提高。

三、元宇宙的未来。

9月13日,某机构在媒体上表示,终极的元宇宙联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将成为20年之后人类的生活方式,重塑数字经济体系。

未来3-5年,元宇宙将进入雏形探索期,VR/AR、NFT、AI、云、PUGC游戏平台、数字人、数字孪生城市等领域渐进式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将层出不穷。

目前“元宇宙”已有211个相关商标,其中单2021年申请注册的就有193个商标,国际分类涵盖办公用品、医药、家具、金融物管、材料加工和广告销售等,其中大部分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

虽然元宇宙还只是一个概念,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它更是一个趋势,一个必然事件。

根据构建元宇宙的四大板块是:内容体验、交互方式、数据传输以及价值传输。十大龙头股:Roblox;Unity;动视暴雪;Facebook;Sony;微美全息;歌尔股份;舜宇光学;京东方。

股票简介

1、Roblox(RBLX.N):是元宇宙概念股第一大股,游戏UGC平台;作为一个UGC平台,Roblox向玩家提供游戏的同时,还提供创作游戏的开发者编辑器,允许玩家自行制作游戏并且上传,并且还能与平台分成。之所以说这个平台是元宇宙概念的第一股,是因为实现元宇宙的畅想,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研发团队必然是力不能及的。而当游戏参与者也是游戏研发者,游戏平台由所有参与者共同搭建的时候,游戏才能够真正拥有海量的内容,趋近于真实的世界。

2、Unity(U.N):是一家世界领先的游戏引擎公司,在苹果和谷歌商店,排名前1000名有超过50%的游戏都是用Unity制作的;可以用于创作、运营以及变现任何实时互动的2D和3D内容,支持的平台包括手机、PC、平板电脑、游戏主机、增强现实以及虚拟现实设备。

3、动视暴雪(ATVI.O):动视暴雪是全世界最大的游戏开发商以及发行商,拥有魔兽世界以及守望先锋等一系列顶级游戏IP。

4、Facebook(FB.O):Facebook在2014年的7月宣布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Oculus,Oculus公司成为了整个VR耳机市场的顶级的供应商,占据了整个VR市场的25.9%。

5、Sony(SONY.N):是索尼电脑娱乐公司(SCE)推出的VR头显,PlayStation VR的出货量是42.9万部,市场份额是18.8%。

6、微美全息(WIMI.O):在2020年的4月1日,微美全息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是5.5美元,正式成为了“全息AR第一股”。微美全息的收入包括AR广告服务收入、AR娱乐收入以及半导体业务的收入。

7、歌尔股份(002241.SZ):是声学龙头,为Oculus和psvr提供精加工的服务。

8、舜宇光学:是全球领先的综合光学零件以及产品制造商,在2007年的6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手机行业、安防行业、汽车行业、显微仪器行业、AR/VR行业、机器人行业、工业检测行业以及医疗检测行业八大事业板块。

9、京东方A(000725.SZ):京东方可以提供VR/AR显示模组以及系统解决的方案,具有高画质、高刷新频率以及快速响应等特点,带来清晰流畅的虚拟世界的体验。

10、维信诺(688127.SH):是国内最高像素密度VR显示的技术。

关于“加皇资本:这10大科技股可长期持有”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百科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vjgel.cn/cshi/202501-1387.html

(145)

文章推荐

  • 各种动物的英语单词.拜托了!~~

    网上有关“各种动物的英语单词.拜托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各种动物的英语单词.拜托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Lion狮子Deer鹿Leopard豹Monkey猴子Elephant大象Chimpanz

    2024年12月15日
    1
  • 今日下午股市最新消息

    网上有关“今日下午股市最新消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今日下午股市最新消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证监会上周五正式公告证金公司基本退出非常时期的救市行动,市场回归自主调节。这意味着国家队买盘的撤离,对早盘造成一定冲击。不过由于证金公

    2024年12月22日
    122
  • 债券市场价格计算器

    网上有关“债券市场价格计算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债券市场价格计算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债券价值为924.18元。2001年5月1日924.182002年4月30日924.18*1.1-80=936.602003年4月

    2024年12月23日
    153
  • 半导体芯片概念股有哪些?

    网上有关“半导体芯片概念股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半导体芯片概念股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随着经济的发展,芯片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越来越为重要与突出。半导体行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国产替代化的趋势

    2024年12月24日
    182
  • 华电国际属于什么类型的股票公司

    网上有关“华电国际属于什么类型的股票公司”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华电国际属于什么类型的股票公司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中国重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长江电力、华电国际、葛洲坝、华新水泥、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石化、中国化

    2024年12月24日
    122
  • 大宗交易规则

    网上有关“大宗交易规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宗交易规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规则:1.大宗交易条件:A股单笔交易申报数量不少于30万股,或交易金额不少于200万元;单笔交易申报的B股数量不少于30万股

    2024年12月25日
    190
  • 强赎触发价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强赎触发价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强赎触发价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可转债是上市公司发行的一种可以转化成股票的债券,交易时间一般是6个月,6个月后投资者可以转化成相应比例的股票,但是在这个六个月期间,如

    2024年12月26日
    100
  • 牛股洗盘的明显特征

    网上有关“牛股洗盘的明显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牛股洗盘的明显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你好,要判断主力有没有洗盘,我们得知道相应的K线表示形态是怎么样的,这样才好确定主力是不是在洗盘,并且还能知道洗盘结束点在哪里,在结束

    2024年12月28日
    198
  • 购买股票算是投资吗?

    网上有关“购买股票算是投资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购买股票算是投资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现在投资理财的方式有很多种,让投资者选择的方式也很多,但由于投资品种的增加,让很多投资者不知道如何投资。银行理财投资,基金产品投资,外

    2025年01月01日
    159
  • cpld最小系统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cpld最小系统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cpld最小系统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可以让CPLD运行起来的最小硬件结构:CPLD芯片、时钟电路、电源电路、JTAG配置电路、复位电路。以上为CPL

    2025年01月09日
    153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admin
    admin 2025年01月10日

    我是百科号的签约作者“admin”!

  • admin
    admin 2025年01月10日

    希望本篇文章《加皇资本:这10大科技股可长期持有》能对你有所帮助!

  • admin
    admin 2025年01月10日

    本站[百科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admin
    admin 2025年01月1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加皇资本:这10大科技股可长期持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加皇资本:这10大科技股可长期持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联系我们

    邮件:百科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